稀土高新区 双碳引路 链动产业“无限风光”
抢抓机遇,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点,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现代医疗、轨道交通、科技服务业等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碳”路前行 做好“风光”事业
近日,随着总投资140亿元的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40GW单晶硅一期项目点火投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及40GW单晶硅二期项目顺利开工,标志着稀土高新区落实“双碳”目标、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先机迈出坚实步伐。
双良40GW单晶硅项目是包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硅片40亿片,用于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超过600亿度,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装机发电量的60%,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个持续化过程,因此光伏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双良集团投资的单晶硅项目采用最现代化的装备,无论从节水、节电等能耗消费上,还是智能化水平上,都是行业发展的标杆,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双良集团相关负责人刘国银表示。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关键。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企业引领、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园区运作、集群推进、循环发展模式,铺好传统产业更新换代、现代能源产业项目转化增值、新引进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转型之路。
双良集团40GW单晶硅项目,可推动完善光伏产业布局,推动稀土高新区加快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进一步延伸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国电电力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实现大规模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和清洁能源供热项目开发,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发电量约72亿度,将有力推动我国在风光氢储能领域应用的进展;中科轩达稀土储氢项目将加速推进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氢燃料电池和加氢站用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发生产,配套吸引氢能源电池、高性能储氢材料、大型储氢储能设备制造企业,培育壮大储氢产业链;中车电机定子、机舱、叶轮制造以及金风科技风电设备制造等项目,实现光伏和风电装备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加速形成风电、光伏、储能和绿色氢能产业链。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还抓住全国智能制造高速发展的机遇,不断推进健康医疗、新能源汽车、3C系列产品、永磁电机等科技含量高、绿色化程度高、填补产业领域空白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
今年年初,稀土高新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成为本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评该项荣誉的工业园区。该区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在稀土及其应用、有色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四大产业”方面,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建绿色制造体系,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氢”尽全力 布局“能源”产业
日前,中科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年产200吨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引起业界高度关注,该企业经过20余年的技术攻关,建成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连续稳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控制体系。
“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线的投入运营,是新材料研发制备技术与氢能源应用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和突破,是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也是未来我国氢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该项目技术研发带头人、燕山大学教授韩树民表示。
氢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在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天、物流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代表着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稀土高新区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储氢材料研发团队40多年的研发,以及该院与斯德哥尔摩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高校共同研发取得的多项发明专利,已形成储氢合金材料研究和应用及产业化技术开发团队,拥有完整的材料制备、测试及应用实验条件和产业化装备。
自去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围绕《包头市工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抓住国家发展氢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遇,发挥我市储氢材料优势,加强与区外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镍氢动力电池、启动电源或应急电源、大型储氢储能装置等应用产业,加速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化发展进程,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强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创新驱动能力。
目前,该区与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合太阳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净零能耗绿电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企业将投资105亿元,在稀土高新区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联合中标项目将以四方共同合作的1000MW-5000MW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为契机,持续在风、光、储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项目以及新能源制氢项目建设中,开展新能源和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领域合作。
“氢”产业链产业基础扎实,氢能源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科技发展部部长张大治表示,2022年,该院将进一步把高科技企业和产业引向包头,全力为包头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并结合包头氢能产业布局,着力在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燃料动力电池产业,以及用于运输的氢燃料动力电池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带动当地企业和产业发展。
“绿”能涌动 崛起“低碳”经济
近日,由稀土高新区经信委、数字经济局联合举办的“工业互联网+能耗双控”线上线下培训会同步举行。会上,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就当前自治区、包头市能耗双控形式与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优势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驻区3家技术服务商的技术人员和18家与会企业针对如何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搭建智能监测平台等进行现场互动交流和深入探讨。
前不久,稀土高新区组织包头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稀土企业参加包头市节能协会举办的“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业绿色化改造”专题培训。企业负责人就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实施要点、绿色制造对企业未来影响、工业绿色化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和探讨,深刻领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是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深远意义,稀土高新区还组织开展了“碳达峰、碳中和专题报告”科技互动驿站系列活动,邀请内蒙古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背景展开讲解,深度解读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实施的必要性、路径分析以及我国现行的“双碳”政策等内容,驻区17户企业40余人共同探讨未来企业如何实现全方位低碳转型。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加快构建富有生命力的绿色产业体系,用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支持“双碳”目标实现,全力探索产业绿色发展示范新路径。
明确创建“双碳”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从机关、村居到企业、园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开始烙上“低碳”的印记。组织召开碳排放业务知识培训会,使相关人员及时掌握了解全国碳排放政策、碳交易以及碳排放核算管理等相关知识,有助业务提升。线上线下宣传“双碳”,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争当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将环保夜查列为常态化工作,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坚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持续改善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推行企业动态管理月报制,充分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微型监测站等科技手段,精准投放执法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帮扶和守法服务。
目前,稀土高新区以稀土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项目,有效促使产品良品率提高5%、能耗降低10%、间接经济效益提升20%以上。
思变谋新,循绿向前。“十四五”时期,稀土高新区将以做好“能源生产变革的领军者、能源消费变革的先行者、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为目标,全面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努力建设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推动绿色经济加速崛起。
最近更新
更多>>
- 稀土行业观察:供需格局改善趋势下关注结构性机会2025-04-11
- 行业协会:中国稀土企业将确保相关物项不被用于军事目的或敏感领域2025-04-11
- 中国稀土集团董事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稀土企业集团2025-03-06
- 迎接人形机器人“落地” 稀土磁材企业纷纷扩产2025-03-06
- 刘雷云会见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磊一行2025-03-06
- 中国北方稀土5个项目荣获2024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2025-02-24
- 【喜报】中国北方稀土获评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025-02-10
- 北方稀土入选《2024年中国企业ESG100指数》榜单2025-01-24
- 中国北方稀土相关领导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ISO/TC 298)主席2025-01-23
- 刘雷云拜会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陈得信2024-12-06
热点文章 更多>>
- 刘雷云拜会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陈得信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