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王国”的绿色重生
时间:2019-09-29 15:51:00 来源:
初秋的赣州,天蓝水暖,阳光透过薄雾,柔和地洒在绿油油的山峦上,像一幅多彩的织锦,美不胜收。今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初秋的赣州,天蓝水暖,阳光透过薄雾,柔和地洒在绿油油的山峦上,像一幅多彩的织锦,美不胜收。今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在江西赣州进行稀土矿山环境修复工作的第八个年头。这些年,他们亲眼目睹稀土矿山,由满目疮痍变成了绿水青山。
50年开发,“稀土王国”为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但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是世界知名的稀土资源大国,江西赣州则是中国享有盛名的“稀土王国”,离子型稀土的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这里的18个县(市、区)均有稀土资源分布,其中龙南足洞离子型重稀土矿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钇型重稀土矿。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重稀土资源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原冶金工业部根据国家军工计划任务的安排,组织了南方重稀土资源科研大会战,成功提取了重稀土产品,然而提取成本过高,难以进行工业化生产。1969年底,我国在赣州市龙南县足洞第一次发现以离子相存在的稀土矿,之后,通过对离子型稀土矿提取工艺的科技攻关,使离子型稀土矿的规模化开采成为可能。离子型稀土矿的发现和开采使我国拥有了大量的中、重稀土资源,彻底地改写了世界稀土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格局。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遍地开花的稀土矿山开采,使这里成为中国重要的稀土资源尤其是重稀土资源的供应地。据不完全统计,赣州累计开采稀土约占全国同类型中重稀土开采总量的70%。
然而,重大贡献的背后却是粗放、无序、低水平开采对生态环境的戕害。
据介绍,赣州市稀土资源主要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具有矿体埋藏浅、连片分布、易采选等特点,均采用露天开采。但由于池浸、堆浸等粗放的开采工艺,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00年,赣州的稀土开采堪称“搬山运动”,具体过程为山体表土剥离一矿体开采一运矿入池一回收浸液一排放尾矿。这种采矿工艺直接导致了矿山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酸化严重、矿区及流域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
稀土矿开发前,矿区植被覆盖率一般达60%-~90%,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被剥除,山头被削平,沟谷被弃土或流砂充填,形成了大面积裸露堆场和剥采区,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部分矿区低至10%。
2000年后原地浸矿工艺得以推广,该工艺改变了池浸和堆浸工艺中的剥、采、运、排等工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开挖山体和筑堆浸矿、排弃尾矿,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破坏得以遏制,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方面会诱发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另一方面浸矿母液残留于土壤、水体,新的污染不可避免。
生态环境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赣州稀土产业必须从黑色走向绿色!
1200平方米实验,应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轅州龙南稀土矿山污染土壤修复获得成功
2012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江西龙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与污染土壤修复示范”的支持下,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研究员刘斯文率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来到江西赣州。
他们担负着对赣州稀土矿山及周边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和污染土壤修复的使命,重点对龙南稀土矿山及其周围重点地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并在查明土壤环境状况的基础上,选择赣州龙南足洞稀土矿区典型的土壤污染区作为修复靶区,开展稀土矿山污染土壤修复实验。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齐亚彬介绍,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有着20余年的经验,尤其是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承担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修复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如:用纳米铁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砷,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治理矿区土壤镉污染、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一有机或多重金属复合污染等。“我们在江西赣州进行的离子型稀土矿山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示范,就是其中的代表。”
“面对严重的环境破坏,我们再次体会到我们地质科学工作者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对于当时的感受,参加野外调查工作的成员汤奇峰、刘久臣记忆犹新。
在赣州龙南,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在足洞离子型稀土矿区及周围地区23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采集了表层土壤、垂向土壤剖面、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系沉积物样品,查明了矿区及周边土壤地球化学的特征,查清了稀土矿山开采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主要污染物在地表水、水系沉积物、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经过论证,项目组选择了一处稀土矿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区域作为污染土壤修复实验区,面积约1200平方米。这里不仅污染严重,而且在2005年采矿时由于注液并中注液过多,还引发过山体滑坡。
“我们在实验区开挖了6个探坑,划分了4片实验区域,主要进行了三类地球化学野外现场实验:地球化学障实验、矿山污染物渗透长期监测实验、七壤地球化学改良和修复植物筛选实验。之后,基于地球化学基本思想和前期样品分析结果,利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了土壤原位修复施工。”刘斯文介绍说。
在之后的几年里,项目组充分利用稀土矿山本身的自然资源特性,将生态袋柔性结构技术与地球化学障技术充分结合,有效地固定了修复后的土壤,稳定了边坡,控制了水土流失和污染物的迁移;利用天然黏土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优势,改良了矿山酸性土壤,有效阻止了农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充分利用稀土矿山开采过程残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氮元素和酸性土壤环境,成功种植了喜酸且适宜赣州气候环境生长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蓝莓。经连续4年跟踪监测,蓝莓果实中有害元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且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为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带来了新的希望。
6年突破,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賴州市稀土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取得的修复示范成果,获得了赣州市及龙南县有关部门的关注,先后被龙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应用于废弃稀土矿山工业园的边坡治理、绿化和废弃稀土矿山蓝莓种植工程中,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2016年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与赣州市自然资源局召开了“江西赣州离子型稀土矿山地球化学修复技术现场研讨会”。而同时,赣州市对稀土矿山环境的整治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度,加快完成赣州市历史遗留山环境综合治理”。
同年,寻乌县石排废弃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得原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的立项支持,获得中央财政补助3.55亿元。
2013年9月,财政部、工业信息化部、原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赣州市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方案(2013-2015年)》。该项工作分3年实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近10亿元,其中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9个,补助资金3亿元。
2017年,赣州市入围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并获得中央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赣州市委市政府从中“切出”3.5亿元用于废弃稀土矿山治理。
6年来,赣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为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工程,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加快推进稀土矿山治理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治理废弃稀土矿山60多平方公里,历时满目疮痍、历史造成的90多平方公里废弃稀土破坏问题即将获得全面解决。同时,下发《赣州市废弃稀土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后期管护管理办法(试行)》,从制度层面上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资金,细化管护措施,有力保障废弃稀土矿山环境治理效果。
在推动废弃矿山环境修复过程中,赣州市改变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种树不种草”的单一修复模式,探索了一套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同治的“三同治”模式,较短时间内就让区域内水土流失大幅降低、土壤有效改良,形成了具有赣州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
人们惊喜地发现,通过实施矿山复绿和地形整治等工程,赣州昔日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矿渣遍地、废水横流的废弃稀土矿山,正呈现出山清水秀、果实累累、厂房林立的崭新景象。矿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4%提高到治理后的7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地质灾害隐患得以消除。
在田村夏都废弃矿山,尾矿构成的“沙漠”变成了茵茵绿草,大棚中种植着经济作物;在吉埠上堡废弃矿山,破败杂乱的尾矿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棋盘状的整齐菜田;在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滴水废弃稀土矿山,光秃秃的山头恢复了生机,草地延绵,山花烂漫,生物多样性开始初步显现……
生态环境的改善只是一方面。
在龙南县、寻乌县,通过利用稀土废弃矿山打造工业园区,许多稀土废弃矿山已经“变身”工业园区,解决了该县山地多工业用地不足的经济瓶颈。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还推动了寻乌地区的“精准扶贫”,为社会提供了2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并且建立了扶贫车间,矿区和周边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如今,赣州因地制宜探索出“林(果)一草一渔(牧)”“猪一沼一林(果)”、工业园等多种治理模式,信丰县桐木矿区学堂嘴的脐橙、杨梅生态果园、定南县的蔬菜基地、寻乌县的矿山公园、龙南县的工业园都在讲述着赣州废弃稀土矿山改天换地的生态文明进程。
2019年,针对“隐形污染”启动调查研究,提供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生态修复的“赣州样板”
赣州稀土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但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科技人员,都没有因此沾沾自喜,更不敢有丝毫松懈:植被的恢复、土地的安全利用、绿色的复苏,基本上解决了稀土矿山的“物理损伤”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稀土矿山环境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环境问题需要人们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氨氮是稀土矿山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特征污染物之一,当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存在的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矿区及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中氨氮超标。它们主要是矿体或尾矿内残留的浸矿化学药剂--硫酸铵持续释放的结果。氨氮超标会使水体理化性质发生急剧变化,并对水生生物产生较大危害。在自然条件下,矿体内残余氨氮在短时期内难以达到自净。
全面解决稀土矿山环境污染问题至少需要掌握两大法宝,一是对现有污染现状和机理的调查摸底和科学评价,二是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修复技术方法体系。“当前这两点还都需要加强。”黄园英研究员说。
2019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支持和赣州市自然资源局的推动下,“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刘斯文、黄园英等人再次密集地往返于北京和赣州之间。
“龙南项目结束时,我们就曾提出,应在该地区继续开展深入的水土污染调查和野外现场模拟实验,对氨氮在离子型稀土矿在土壤一风化壳一地下水一基岩面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过程进行长期监测,查清污染物的源头扩散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实现矿山环境系统生态修复。”让研究团队高兴的是,在新的项目支持下,他们不仅将弥补当年的遗憾,而且调查研究范围也将拓展至整个赣州市,并基于水系、流域和污染物迁移“源一流一汇”的空间格局,着力于建立堆浸、原地浸矿型离子型稀土矿生态环境影响和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指标体系,重点解决两类稀土矿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技术方法问题。
2019年5月,龙南足洞稀土矿实验区里,他们亲自种下的蓝莓果又熟了,这已经是第4个丰收年头了。不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团队无暇顾及过往成果,因为,新的征程又开始了。
“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查清南岭山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赣州市稀土矿开发利用全过程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生态修复现状,重点查明水土污染的来源、危害和影响程度、范围;构建赣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技术方法,支撑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为赣州市矿山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划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设'赣州样板'示范区。”刘斯文介绍。
“从点到面,由表及里,从微观到宏观,我们越来越深入地参与融入赣州稀土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这显示了地球系统科学在矿山修复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彰显了地质科技工作者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秀治国理念的全力支持。”刘斯文说。
强化战略思维,加强环境保护,深化科技创新,实现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稀土是中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而赣州市的稀土矿产资源不仅十分富集,而且资源禀赋好。那么,现今的稀土产业将如何发展,才能摒弃以往高污染、高浪费的老路?
2019年5月20日上午,在赣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板上的标语,生动诠释了赣州稀土矿山修复治理遵循的理念。从第一代池浸工艺、第二代堆浸工艺、第三代地浸工艺,再到目前正在研发的无氨绿色开采工艺,赣州稀土集团董事长谢志宏向总书记介绍了稀土矿山开采技术的改进过程,以及近年来赣州市稀土矿山修复取得的成效。
听到随着工艺进步,矿山修复的水平不断提升时,总书记表示满意,他叮嘱大家:“要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稀土资源开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安全。那么,作为全国最大的稀土矿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赣州的稀土产业将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强化战略思维,重在管理。稀土资源开发施行统一化管理前提下,赣州市致力于发展稀土精深加工产业链和稀土产业集群。如今,赣州曾经散乱无序的稀土矿山已全部整合到赣州稀土集团下属的国有企业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其稀土产业总量占全国的1/3左右。目前,赣州正紧紧围绕“两城两谷两带”产业布局,着力打造“稀金谷”,大力引进精深加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
深化科技创新,重在应用。重点在于推进稀土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赣州稀土矿山之所以形成了较为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20世纪大规模无序开采和粗放的池浸堆浸工艺历史累积造成的。因此,解决稀土矿山生产的绿色和高效,关键还是发展科学技术,继续改进采选和分离提取等技术。
稀土资源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应该是发展的盛果,而决不能是环境的包袱!“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修复废弃稀土矿山生态环境、绿化现有稀土生产方式方面,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深知,对于地质科技工作者而言,更广阔的生态地质工作正在向他们招手,将成为他们科学报国、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舞台。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50年开发,“稀土王国”为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但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是世界知名的稀土资源大国,江西赣州则是中国享有盛名的“稀土王国”,离子型稀土的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这里的18个县(市、区)均有稀土资源分布,其中龙南足洞离子型重稀土矿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钇型重稀土矿。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重稀土资源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原冶金工业部根据国家军工计划任务的安排,组织了南方重稀土资源科研大会战,成功提取了重稀土产品,然而提取成本过高,难以进行工业化生产。1969年底,我国在赣州市龙南县足洞第一次发现以离子相存在的稀土矿,之后,通过对离子型稀土矿提取工艺的科技攻关,使离子型稀土矿的规模化开采成为可能。离子型稀土矿的发现和开采使我国拥有了大量的中、重稀土资源,彻底地改写了世界稀土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格局。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遍地开花的稀土矿山开采,使这里成为中国重要的稀土资源尤其是重稀土资源的供应地。据不完全统计,赣州累计开采稀土约占全国同类型中重稀土开采总量的70%。
然而,重大贡献的背后却是粗放、无序、低水平开采对生态环境的戕害。
据介绍,赣州市稀土资源主要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具有矿体埋藏浅、连片分布、易采选等特点,均采用露天开采。但由于池浸、堆浸等粗放的开采工艺,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00年,赣州的稀土开采堪称“搬山运动”,具体过程为山体表土剥离一矿体开采一运矿入池一回收浸液一排放尾矿。这种采矿工艺直接导致了矿山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酸化严重、矿区及流域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
稀土矿开发前,矿区植被覆盖率一般达60%-~90%,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被剥除,山头被削平,沟谷被弃土或流砂充填,形成了大面积裸露堆场和剥采区,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部分矿区低至10%。
2000年后原地浸矿工艺得以推广,该工艺改变了池浸和堆浸工艺中的剥、采、运、排等工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开挖山体和筑堆浸矿、排弃尾矿,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破坏得以遏制,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方面会诱发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另一方面浸矿母液残留于土壤、水体,新的污染不可避免。
生态环境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赣州稀土产业必须从黑色走向绿色!
1200平方米实验,应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轅州龙南稀土矿山污染土壤修复获得成功
2012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江西龙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与污染土壤修复示范”的支持下,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研究员刘斯文率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来到江西赣州。
他们担负着对赣州稀土矿山及周边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和污染土壤修复的使命,重点对龙南稀土矿山及其周围重点地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并在查明土壤环境状况的基础上,选择赣州龙南足洞稀土矿区典型的土壤污染区作为修复靶区,开展稀土矿山污染土壤修复实验。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齐亚彬介绍,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有着20余年的经验,尤其是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承担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修复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如:用纳米铁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砷,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治理矿区土壤镉污染、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一有机或多重金属复合污染等。“我们在江西赣州进行的离子型稀土矿山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示范,就是其中的代表。”
“面对严重的环境破坏,我们再次体会到我们地质科学工作者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对于当时的感受,参加野外调查工作的成员汤奇峰、刘久臣记忆犹新。
在赣州龙南,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在足洞离子型稀土矿区及周围地区23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采集了表层土壤、垂向土壤剖面、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系沉积物样品,查明了矿区及周边土壤地球化学的特征,查清了稀土矿山开采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主要污染物在地表水、水系沉积物、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经过论证,项目组选择了一处稀土矿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区域作为污染土壤修复实验区,面积约1200平方米。这里不仅污染严重,而且在2005年采矿时由于注液并中注液过多,还引发过山体滑坡。
“我们在实验区开挖了6个探坑,划分了4片实验区域,主要进行了三类地球化学野外现场实验:地球化学障实验、矿山污染物渗透长期监测实验、七壤地球化学改良和修复植物筛选实验。之后,基于地球化学基本思想和前期样品分析结果,利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了土壤原位修复施工。”刘斯文介绍说。
在之后的几年里,项目组充分利用稀土矿山本身的自然资源特性,将生态袋柔性结构技术与地球化学障技术充分结合,有效地固定了修复后的土壤,稳定了边坡,控制了水土流失和污染物的迁移;利用天然黏土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优势,改良了矿山酸性土壤,有效阻止了农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充分利用稀土矿山开采过程残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氮元素和酸性土壤环境,成功种植了喜酸且适宜赣州气候环境生长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蓝莓。经连续4年跟踪监测,蓝莓果实中有害元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且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为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带来了新的希望。
6年突破,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賴州市稀土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取得的修复示范成果,获得了赣州市及龙南县有关部门的关注,先后被龙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应用于废弃稀土矿山工业园的边坡治理、绿化和废弃稀土矿山蓝莓种植工程中,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2016年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与赣州市自然资源局召开了“江西赣州离子型稀土矿山地球化学修复技术现场研讨会”。而同时,赣州市对稀土矿山环境的整治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度,加快完成赣州市历史遗留山环境综合治理”。
同年,寻乌县石排废弃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得原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的立项支持,获得中央财政补助3.55亿元。
2013年9月,财政部、工业信息化部、原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赣州市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方案(2013-2015年)》。该项工作分3年实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近10亿元,其中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9个,补助资金3亿元。
2017年,赣州市入围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并获得中央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赣州市委市政府从中“切出”3.5亿元用于废弃稀土矿山治理。
6年来,赣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为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工程,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加快推进稀土矿山治理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治理废弃稀土矿山60多平方公里,历时满目疮痍、历史造成的90多平方公里废弃稀土破坏问题即将获得全面解决。同时,下发《赣州市废弃稀土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后期管护管理办法(试行)》,从制度层面上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资金,细化管护措施,有力保障废弃稀土矿山环境治理效果。
在推动废弃矿山环境修复过程中,赣州市改变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种树不种草”的单一修复模式,探索了一套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同治的“三同治”模式,较短时间内就让区域内水土流失大幅降低、土壤有效改良,形成了具有赣州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
人们惊喜地发现,通过实施矿山复绿和地形整治等工程,赣州昔日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矿渣遍地、废水横流的废弃稀土矿山,正呈现出山清水秀、果实累累、厂房林立的崭新景象。矿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4%提高到治理后的7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地质灾害隐患得以消除。
在田村夏都废弃矿山,尾矿构成的“沙漠”变成了茵茵绿草,大棚中种植着经济作物;在吉埠上堡废弃矿山,破败杂乱的尾矿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棋盘状的整齐菜田;在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滴水废弃稀土矿山,光秃秃的山头恢复了生机,草地延绵,山花烂漫,生物多样性开始初步显现……
生态环境的改善只是一方面。
在龙南县、寻乌县,通过利用稀土废弃矿山打造工业园区,许多稀土废弃矿山已经“变身”工业园区,解决了该县山地多工业用地不足的经济瓶颈。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还推动了寻乌地区的“精准扶贫”,为社会提供了2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并且建立了扶贫车间,矿区和周边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如今,赣州因地制宜探索出“林(果)一草一渔(牧)”“猪一沼一林(果)”、工业园等多种治理模式,信丰县桐木矿区学堂嘴的脐橙、杨梅生态果园、定南县的蔬菜基地、寻乌县的矿山公园、龙南县的工业园都在讲述着赣州废弃稀土矿山改天换地的生态文明进程。
2019年,针对“隐形污染”启动调查研究,提供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生态修复的“赣州样板”
赣州稀土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但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科技人员,都没有因此沾沾自喜,更不敢有丝毫松懈:植被的恢复、土地的安全利用、绿色的复苏,基本上解决了稀土矿山的“物理损伤”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稀土矿山环境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环境问题需要人们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氨氮是稀土矿山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特征污染物之一,当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存在的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矿区及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中氨氮超标。它们主要是矿体或尾矿内残留的浸矿化学药剂--硫酸铵持续释放的结果。氨氮超标会使水体理化性质发生急剧变化,并对水生生物产生较大危害。在自然条件下,矿体内残余氨氮在短时期内难以达到自净。
全面解决稀土矿山环境污染问题至少需要掌握两大法宝,一是对现有污染现状和机理的调查摸底和科学评价,二是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修复技术方法体系。“当前这两点还都需要加强。”黄园英研究员说。
2019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支持和赣州市自然资源局的推动下,“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刘斯文、黄园英等人再次密集地往返于北京和赣州之间。
“龙南项目结束时,我们就曾提出,应在该地区继续开展深入的水土污染调查和野外现场模拟实验,对氨氮在离子型稀土矿在土壤一风化壳一地下水一基岩面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过程进行长期监测,查清污染物的源头扩散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实现矿山环境系统生态修复。”让研究团队高兴的是,在新的项目支持下,他们不仅将弥补当年的遗憾,而且调查研究范围也将拓展至整个赣州市,并基于水系、流域和污染物迁移“源一流一汇”的空间格局,着力于建立堆浸、原地浸矿型离子型稀土矿生态环境影响和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指标体系,重点解决两类稀土矿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技术方法问题。
2019年5月,龙南足洞稀土矿实验区里,他们亲自种下的蓝莓果又熟了,这已经是第4个丰收年头了。不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团队无暇顾及过往成果,因为,新的征程又开始了。
“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查清南岭山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赣州市稀土矿开发利用全过程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生态修复现状,重点查明水土污染的来源、危害和影响程度、范围;构建赣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技术方法,支撑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为赣州市矿山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划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设'赣州样板'示范区。”刘斯文介绍。
“从点到面,由表及里,从微观到宏观,我们越来越深入地参与融入赣州稀土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这显示了地球系统科学在矿山修复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彰显了地质科技工作者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秀治国理念的全力支持。”刘斯文说。
强化战略思维,加强环境保护,深化科技创新,实现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稀土是中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而赣州市的稀土矿产资源不仅十分富集,而且资源禀赋好。那么,现今的稀土产业将如何发展,才能摒弃以往高污染、高浪费的老路?
2019年5月20日上午,在赣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板上的标语,生动诠释了赣州稀土矿山修复治理遵循的理念。从第一代池浸工艺、第二代堆浸工艺、第三代地浸工艺,再到目前正在研发的无氨绿色开采工艺,赣州稀土集团董事长谢志宏向总书记介绍了稀土矿山开采技术的改进过程,以及近年来赣州市稀土矿山修复取得的成效。
听到随着工艺进步,矿山修复的水平不断提升时,总书记表示满意,他叮嘱大家:“要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稀土资源开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安全。那么,作为全国最大的稀土矿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赣州的稀土产业将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强化战略思维,重在管理。稀土资源开发施行统一化管理前提下,赣州市致力于发展稀土精深加工产业链和稀土产业集群。如今,赣州曾经散乱无序的稀土矿山已全部整合到赣州稀土集团下属的国有企业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其稀土产业总量占全国的1/3左右。目前,赣州正紧紧围绕“两城两谷两带”产业布局,着力打造“稀金谷”,大力引进精深加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
深化科技创新,重在应用。重点在于推进稀土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赣州稀土矿山之所以形成了较为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20世纪大规模无序开采和粗放的池浸堆浸工艺历史累积造成的。因此,解决稀土矿山生产的绿色和高效,关键还是发展科学技术,继续改进采选和分离提取等技术。
稀土资源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应该是发展的盛果,而决不能是环境的包袱!“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修复废弃稀土矿山生态环境、绿化现有稀土生产方式方面,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稀土矿山调查和修复研究团队深知,对于地质科技工作者而言,更广阔的生态地质工作正在向他们招手,将成为他们科学报国、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舞台。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最近更新
更多>>
- 刘雷云拜会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陈得信2024-12-06
- 正海磁材谢宏祖教授荣膺 “推动中国钕铁硼永磁产业发展杰出贡献奖”2024-12-06
- 喜报!中国稀土集团所属牦牛坪稀土矿山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矿业行业)名录2024-12-02
- 刘雷云会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何宏平2024-11-25
- 刘雷云出席2024(第七届)中国稀土论坛并致辞2024-11-25
- 稀土央企换帅!将适时推进内外部重组2024-11-22
- 中科三环申请永磁体局部区域退磁专利,实现永磁体局部退磁2024-11-20
- 北方稀土拟合资成立新公司 建设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项目2024-11-01
- 韵升强磁获评2024年全国质量标杆典型经验2024-10-31
- 刘雷云到广晟有色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10-17
热点文章 更多>>
- 刘雷云到广晟有色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