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关于商会
  • 商会动态
  • 公告通知
  • 行业资讯
  • 国家磁性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 展会信息
  • 政策法规
  • 预警信息
  • 会员风采
  • 磁性材料小知识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 南京土壤所在氧化铈纳米颗粒对自然生物膜毒理机制研究中

南京土壤所在氧化铈纳米颗粒对自然生物膜毒理机制研究中

时间:2017-08-01 14:07:00 来源:

南京土壤所在氧化铈纳米颗粒对自然生物膜毒理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随着纳米颗粒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很容易进入环境并积累,因此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其潜在危害受到广泛关注。自然生物膜是在稻田、湿地、湖泊等生态系统广泛存在的微生物聚集体,具有复杂的群落组成和聚集结构,对于水土界面的养分迁移转化和污染物去除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关于纳米颗粒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藻、细菌等单一微生物物种上,纳米颗粒对自然生物膜的影响及其机制还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永红团队通过氧化铈纳米颗粒(CNPs)对自然生物膜的暴露试验,并结合同步辐射软X射线生物成像技术(STXM)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CNPs在自然生物膜微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对其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CNPs能够进入自然生物膜中的敏感细胞,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并通过产生活性氧(ROS)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但是长时间暴露下,自然生物膜能够适应这种胁迫,并通过群落结构的变化保持其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自然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鞘丝藻(Leptolyngbya)和念珠藻(Nostoc)等比例提高,而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等细菌比例减少。
 
  进一步通过STXM研究表明,CNPs在自然生物膜群落中的分布并不均匀,CNPs更多地进入了结构简单的细菌细胞,并发生了价态转化,而在藻细胞中分布较少。CNPs在细菌细胞中产生了大量ROS,并造成细胞严重损伤,长期暴露下使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发生了相应变化。
 
  该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对自然生物膜的毒理机制,并表明自然生物膜对纳米颗粒胁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于深入认识纳米颗粒在水土界面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有重要价值。这一成果发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来源: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最近更新 更多>>

  • 稀土产能全球前三,宁波韵升2025-06-11
  •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材料|稀土永磁材料2025-06-05
  • 中国反制手术刀,它比关税更要命? 2025-06-05
  • 稀土产业进出口报告:一季度前十大出口国家都有谁?2025-05-22
  • 稀土行业观察:供需格局改善趋势下关注结构性机会2025-04-11
  • 行业协会:中国稀土企业将确保相关物项不被用于军事目的或敏感领域2025-04-11
  • 中国稀土集团董事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稀土企业集团2025-03-06
  • 迎接人形机器人“落地” 稀土磁材企业纷纷扩产2025-03-06
  • 刘雷云会见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磊一行2025-03-06
  • 中国北方稀土5个项目荣获2024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2025-02-24

热点文章 更多>>

  • 中国北方稀土5个项目荣获2024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2025-02-24
Copyright 2014-2020, 版权所有宁波市磁性材料商会 联系我们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3362号
TCP/IP备案:浙ICP备14043009号-1